首页 > 人物 > 民间博物馆的公益之路 其修远兮?
民间博物馆的公益之路 其修远兮?
网上收集 2015/10/30 10:53:52 (1934)

  随着民间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建一家民营的民间博物馆也成为众多收藏者的梦想之一。收藏者希望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博物馆,向观众展示藏品,传达收藏背后的文化。然而,由于民间博物馆运营模式的特殊性,很多开办者并不依靠门票来维持运营,相反,一些民间博物馆的开办者希望走出一条公益之路,通过各种渠道邀请观众免费参观。

  民间博物馆公益性是一种文化心愿

  从独自收藏到与大众分享,很多喜欢收藏的人士都经历过这种“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的过程。在民间收藏热不断升温的同时,民间收藏家所搜集的藏品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物古董。各种近现代艺术品、各种年代不同题材的纪念品以及不同种类的主题藏品,均成为收藏爱好者涉猎的范围。

  谌安明是一位收藏家,他的藏品与众不同,从学生时代起,喜欢蝴蝶的他就对蝴蝶标本情有独钟。参加工作以后,谌安明一直关注各种与蝴蝶相关的消息。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国外有人举办“蝴蝶标本展览”的消息,他把这张报纸贴在床头,希望未来有一天自己也能办场这样的展览。这个念头在谌安明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在他25岁那年,他决定辞职专门做一名捕蝶人。如今,55岁的谌安明已经拥有了一间蝴蝶公益博物馆,这间博物馆里陈列着他和爱人程江平几十年的收藏心血。谌安明说,蝴蝶的寿命只有7天,但是蝴蝶的魅力却是永恒的,他的蝴蝶公益博物馆自2013年在武汉开办以来,已经接待了近20万人次的参观者,能够和观众一起分享他采集制作的蝴蝶标本,是他们全家人最快乐的事情。作为一家民间公益性博物馆,谌安明始终坚持让观众免费参观,在坚持博物馆公益性的同时,摆在他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博物馆的房租。“每年光房租就需要十几万元,这些钱都是靠我和爱人、女儿辛苦打工挣来的,为了维持这个博物馆,我们几乎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说。

  谌安明认为,博物馆能够坚持公益性,这本身就是收藏者最大的文化心愿,即便生活再困难他也要坚持下去,他希望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标本欣赏到蝴蝶之美,也认识到昆虫生物的科普价值、环保价值和美学价值。

  像谌安明这样的收藏者并不在少数。多年来一直在深圳打工的吴勇利也有着开办一家公益性民间博物馆的想法。吴勇利喜欢收藏报纸,迄今为止他收藏了从清朝雍正年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古董报纸共计4000多张。

  吴勇利说,这些报纸都是他靠平日打工的薪水收集来的,其中最贵的一张报纸花了他2500块钱,那是他多半个月的工资。“这份报纸是1945年8月16日出版的《新中国报》,报纸的头条报道的是侵华日军战败投降的消息,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从收藏价值上看还是值得的。”吴勇利收藏的报纸不乏珍品,比如出版于清雍正年间的《邸报》、1877年的《万国公报》、1874年的《申报》,等等。吴勇利特别希望开办一家民间公益性的报纸博物馆,让人免费参观,让他收藏的这些老报纸成为更多人的“朋友”。可是,吴勇利很清楚,虽然成立博物馆的想法挺好,但是筹备的钱从哪里来?未来公益性的博物馆又该如何运作呢?

  民间博物馆是文化需求也是文化补充

  近年来,民间博物馆的出现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虽然,不少民间博物馆都以出售门票的形式存在,但微薄的门票收入与庞大的运营成本相比,资金回报比例微乎其微,同已经走入公益免费时代的国有博物馆相比,民间博物馆面对的问题则更为现实。

  当越来越多的免费国有博物馆出现的时候,多数依靠门票收入的民间博物馆显然感到了压力。有民间博物馆的负责人表示,开办博物馆的本身目的就是为了传达文化,如果各种条件允许,民间博物馆也应该尝试免费的形式开办,公益性民间博物馆未来也可以成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

  民间收藏文化研究学者刘志华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在他看来,民间公益性博物馆既是社会需求也是社会补充,从长远来看,这种国有与民间互补的办馆方式,可以让博物馆文化得以最大限度的推广。

  刘志华说,作为民间收藏文化的研究者,不能否认民间博物馆存在的重要意义。民间博物馆已经成为社会文化需求的一部分,很多珍贵的文物藏品和文化藏品都是通过民间博物馆的展出,才得以同观众见面,这对于观众了解民间收藏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近年来,刘志华几乎走遍了国内大大小小的民间博物馆,也同很多民间博物馆馆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走访研究的过程中,刘志华发现很多观众对于民间博物馆的参观兴趣非常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一定是观众对民间博物馆的展品有着自己的文化需求,有了需求才会有存在的合理性。”刘志华说,“比如收藏家马未都曾经花了350万元从苏富比拍卖会上买下了一对七级浮屠宝塔,虽然这是个人藏品,但是如今这对乾隆皇帝为母亲庆寿的宝塔作为观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供观众参观,既满足了观众的参观需求,也让藏品有了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民间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涉猎的收藏主题范围广、表现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也使得民间博物馆成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刘志华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很多民间博物馆涉及的展品主题多种多样,令人大开眼界,这种收藏主题的丰富性是国有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民间馆藏种类简直是丰富多彩,这些年我曾经走访过民间开办的古钱币博物馆、相机博物馆、旗袍博物馆、火柴博物馆、玩具博物馆、眼镜博物馆、筷子博物馆、丝绸博物馆、锡器博物馆,等等。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真心佩服这些用心良苦的民间收藏者。”刘志华说。由于众多的客观因素,专注专业的国有博物馆无论从馆藏要求,还是从时间精力上,根本无法顾及这些“小而美”的藏品收集,这些主题丰富的藏品只能存在于民间博物馆,这些藏品类型也成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

  需要承认的问题是,虽然民间博物馆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如何让民间博物馆得到持续性发展,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开办博物馆的人都有一颗公益的心,本来就不指望门票收入获利,但也不希望看到观众只青睐于免费国有博物馆,更不希望对民间博物馆少有问津的现象出现。”一位民间博物馆馆长说。

  民间博物馆走上公益路还需协同发展

  刘志华也承认,在国有博物馆走向免费公益的时代,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公益化的要求。如何在保证发展的同时,让越来越多的民间博物馆走向公益之路,也是很多民间博物馆馆长一直思考的事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允许开办民间博物馆以来,民间博物馆在全国不断涌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间博物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刘志华分析认为,在民间博物馆蜂拥而起的今天,由于现实存在的多重因素,大部分民间博物馆尚未找到合适的经营模式,藏品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被低估,而民间博物馆公益化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让其中的文化价值得到普及和提升。“最重要的问题是,公益性民间博物馆如何在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放大的基础上,来解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刘志华说。

  根据国家文物局前年公布的《全国博物馆目录》显示,我国有各类民间博物馆647家,占博物馆总数的16.7%,加上未注册的民间博物馆及收藏室,全国民间博物馆或相关机构有1000家左右。为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展出的藏品,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民间博物馆在尝试着以免费公益的形式开放。

  那么,让越来越多的民间博物馆走上公益之路,这不仅仅是民间博物馆馆长们关心的问题,更是博物馆专家们热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帮助民间博物馆走上公益之路,可以让民间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得到普及,也可以通过社会化运营的模式,解决民间博物馆的生存之困。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全国非国营博物馆协作会主席郭杰认为,非国有博物馆可以联合起来,实现协同化发展,通过互相协作,联合发展让公益性非国有博物馆成为文博事业传播的一种新型力量。他说,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从本质上看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大家收藏的文物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国家所有。民间收藏非常活跃,尤其在近几年,民间的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国有博物馆所没有的珍贵文物,比如包括“一带一路”专题展的很多文物都来自民间。非国有博物馆应该成立协作体,在文物传播体系里,能够成为国有博物馆的内容补充,也可以互相借力协同发展。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可以比喻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联合起来可以扩大文博传播的开发层面,用互相协作的方式,实现非国有博物馆的公益化之路。

  此外,有关部门应该对民间博物馆制定扶植政策,给予一定的法律地位,确保民间博物馆能够顺利走向公益化之路。以收藏展示字画、瓷器为主的至正博物馆馆长吴庆福说,从某些方面上看,民间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有着相同的功能和作用,比如在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等方面,他们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但是,民间博物馆由于属于民间个人出资,没有纳入国家文物系统,更没有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再加上本身运营和维护资金不足、法律地位和监管体系不明确,在创办和运营过程中又会经常遇到政策法规瓶颈,严重制约着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他认为,如果民间博物馆的建设得不到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它的生存就无法延续。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搭建平台,让优秀博物馆
阅读(1934) (责任编辑:城市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荣誉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7-2018 bj1.com.cn 首都热线 版权所有 QQ:165687462
中国·北京 粤ICP备14047004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