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 > 江西考古重大发现真不少
江西考古重大发现真不少
网上收集 2015/12/16 11:43:52 (2383)

  南昌西汉大墓正在如火如荼发掘中,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带领人们梦回大汉。其实在江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历年来涌现了许多重大考古成果,一次次给世界带来震撼。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是我国发现的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一坑多棺墓葬;南昌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为我国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一个个重大考古发现,再现了赣鄱大地厚重的文化,也让世人领略了江西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

  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

  1962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专家组于1962年和1964年进行了两次试掘,获取了大量文化遗物,为研究早期仙人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美农业考古队对仙人洞遗址及其附近的吊桶环遗址进行再度发掘,收获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十年间数次发掘,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共出土石器1000余件(片)、骨器500件、穿孔蚌器40件、原始陶片800余块、人骨标本30余块以及数以万计的动物骨骼残片,其中尤以早期的原始陶器和稻属植硅石遗存最引人注目,可称得上是两项惊世发现。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出土的条纹陶,烧制年代在距今17000年左右,应是当今所知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陶器之一;出土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是现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它昭示着赣鄱地区是亚洲和世界稻作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祥地。

  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地层堆积,涵盖了由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完整地层序列,它对于研究人类如何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演进过程。因为意义重大,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考古发现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也成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丰城洪州窑遗址——

  江西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

  1974年,南昌县文物工作者在本县岗上乡赣江岸边的上湖村一带发现了较多的青瓷器残片,他们认为这里是一处烧造青瓷的古窑址。1977年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与之隔江相对的丰城曲江罗湖地区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窑址(洪州窑)。1979年9月至11月,江西省考古队与丰城市考古人员对洪州窑遗址进行第一次试掘。此后几十年间又进行3次考古调查发掘,总揭露面积568平方米,清理出龙窑7座,出土青瓷和窑具总计11983件。丰富的实物资料,终于证实丰城正是洪州窑遗址所在地,1993年,洪州窑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隋代至唐代的依山坡以砖或砖坯砌筑的龙窑遗迹。大量出土的装有多种青瓷产品的匣钵窑具可以证实,洪州窑匣钵装烧工艺的使用早在东晋—南朝就开始。它的发现,表明丰城应是中国青瓷器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新干商代大墓——

  3000年前江南青铜文明的活化石

  1989年,在赣江之滨的新干县大洋洲乡,一个年轻农民挥锹铲沙,惊醒了沉睡3000多年的青铜王国。新干发现商代大墓的消息不胫而走,经过考古人员的紧张挖掘,大墓真貌完整展现。

  新干商代大墓出土随葬品特点是数量多、种类杂、铸工精。共出土随葬品1374件,其中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瓷器139件。青铜器中,礼器有圆鼎、方鼎、鬲、盘、壶等,乐器有镈、铙等,兵器有戈、矛、勾戟、匕首、短剑、拱形镂空锋刃器等,农业和手工工具有犁、耒、铲、鱼叉形器、裁制刀、凿、手斧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52件礼乐重器,其数量之多、体形之巨、纹饰之美,不仅为江南地区所罕见,比之全国商代青铜铸品也毫不逊色。玉器中,礼器有璧、琮、璜、环等,仪仗有戈、矛等,工具有铲、扉棱片等,装饰品有玦、镯、项链、腰带、串珠等,艺术品有水晶套环、玉羽人等。出土玉器几乎囊括了中国上古玉器的所有类别,足见当年文明发展水平之高。

  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每件珍品,都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大墓的发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曾被误视为“荒蛮之地”的赣江—鄱阳湖流域,早在3000多年前就存在着较为发达的青铜文明,有着一个与中原殷商王朝并存的地处江南的青铜王国。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对破解中国白酒起源之谜有重要意义

  从南昌市驱车大约60公里,便可到达位于进贤县李渡镇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它地处抚河东岸的赣抚平原腹地,现存面积约15000平方米,是2002年改建生产车间时偶然发现的。同年7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经过5个多月的发掘,一个完整齐全的酿酒遗址惊现在世人面前:元代的陶质地缸、酒窖、水井,以及明代的炉灶、晾堂、蒸馏设施、水沟、墙基。出土遗物共350余件,其中70多件为陶瓷酒器。整个遗址呈凸字形,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这个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证实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烧酒,非古法也,自元代创其法”的记载,而且最低限度可把生产固态或半固态发酵蒸馏酒的时间推到元代,甚至更远,对破解中国白酒起源之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李渡无形堂烧酒酿造古遗址发掘后,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文物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因为其意义尤为重大,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颁牌仪式还特地安排在南昌举行。“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遗址最全、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因为价值重大,它被称为中国酒业难得的‘国宝’。”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说。

  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

  “一坑多棺”葬俗全国罕见

  2007年,在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几名盗墓贼惊醒了埋藏2500多年的东周古墓。获悉情况后相关部门立即介入,流失的文物全部追回。当年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到达李洲坳,考古发掘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工作人员有了惊人的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大墓,而是由许多小棺组成的地下棺阵。原封土高约12米,分5层呈水平状夯筑,间隔有成片的石块。封土正中下方为墓穴,墓口至底部深约4米。墓葬底部整齐排列着尺寸基本相当的大小棺木47具,其中有22具保存较为完好的人骨遗骸。经过精密的测量和鉴定,能鉴别出性别的7具遗骸均属女性,年龄在15至25岁之间。

  考古工作人员将尸骨与紧紧附着在上面的织物进行剥离,完整取出了织物。其中一块188㎝×150㎝的方孔纱是中国纺织品文物出土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整幅拼缝丝织物。还有一块由朱砂矿物颜料染线织造花纹的织锦,织物经线密度每厘米达到240根。“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一件只有48克重的素纱禅衣,当时轰动考古界。但它的经线密度才达到100多根,李洲坳东周古墓出土的织物经线密度大大超过了它,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李洲坳东周墓葬是我国发现的迄今为止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在中国考古史上属首次发现。墓葬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文物,尤其是采用朱砂矿物质原料染色的织锦服饰,可以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和文化史。从墓葬出土文物分析,该墓葬所代表的是一支具有深厚越文化因素,又受到某些楚文化风格影响的青铜文化,它也反映了春秋时期,在赣西北地区可能存在过一支具有高度青铜文明成果的大型政治集团。

  除了上述遗迹,江西考古史上还有许多重大发现,如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是国内发现时代最早、延续生产时间最长、遗迹最多最全的造纸遗址;景德镇明清御窑,入选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瑞昌铜岭铜矿采冶遗址,揭示了中国青铜文化的独立起源;吴城商代遗址,南方青铜文明的圣殿;龙虎山崖墓群,悬棺之谜引起世界关注;德安南宋周氏墓,堪称光鲜亮丽的丝绸宝库;南昌明宁献王朱权墓,有“江南地下宫殿”之誉……一个个重大考古发现,再现了赣鄱大地厚重的文化,也让世人领略了江西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阅读(2383) (责任编辑:城市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荣誉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7-2018 bj1.com.cn 首都热线 版权所有 QQ:165687462
中国·北京 粤ICP备14047004号-20